分享好友 花椒资讯首页 花椒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花椒网huajiao.cn花椒门户网站
花椒有机高产种植指导0913-5770082

江津九叶青何以成为中国花椒“四大名旦”之冠

2021-04-13 18:20IP属地 陕西渭南韩城0

  天知椒的前世今生

  40多年前,江津村民将云南竹叶椒和四川攀枝花的青花椒嫁接、选育,培育出了香味浓郁、麻度纯正的九叶青花椒。其后,九叶青花椒经矮化丰产等培育,大幅降低了采摘环节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产量。近年来,九叶青花椒经过不断地嫁接、提纯、复壮,终于培育出早熟九叶青(又名“天知椒”),亩产最高可达1500公斤,香味有90多种。


  下一步,我市将利用高黄酮、高酰胺、特香型等花椒特异性状种质资源和特异性状功能基因,开展生物医药、香料化工专用花椒良种定向育种,为青花椒产业从调味品产业向生物医药、香料化工等领域拓展提供品种保障。


  3月15日,湖南耒阳。


  漫山遍野的青花椒林里,一群村民围成一圈,正在听圈中的一个人讲解技术要领。那人说着带有浓重重庆江津口音的普通话,但周围的村民却听得聚精会神。


  讲解的人名叫邹荣富,是一名来自重庆江津的九叶青花椒“土专家”。土归土,但在业内却是一名真正的“大咖”:他是九叶青花椒良种繁育的代表人物之一,研究的早熟青花椒,亩产高,香味足,抗病性强,成熟时间早,受到市场广泛青睐,已在重庆、湖南等地推广了12万亩以上。


  据统计,全国花椒种植面积共2800万亩,其中青花椒占40%,约1100万余亩。在群雄纷争的花椒市场上,江津区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品质优势,使其位列我国花椒“四大名旦”(江津九叶青、汉源贡椒、韩城大红袍、云南大红袍)之冠。


  九叶青的品质和口碑,来源于数十年来对品种的研发和改良。


  40多年前的无心之举,选育出造福一方的九叶青花椒


  邹荣富是九叶青花椒最新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说我有点什么成就,那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结果。”他口中的“前人”,指的是先锋镇村民马昭君。


  40多年前,正是马昭君的一次无心之举,让江津青花椒由小规模散种向品种化、规模化发展。


  江津自古就有种植花椒的传统,据记载元朝就有种植,至今已有六七百年历史。在毛里求斯海岸,曾打捞出一艘300多年前沉没的荷兰商船,船上发现了桶装花椒,至今仍散发出香气,桶上依稀可见“巴蜀江洲府”字样(江津古称江洲)。


  但在很长时间里,江津花椒都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


  “那时的花椒品种一般,产量相对较低,也没有先进的种植技术,经济价值不高,并没有大面积推广。”江津区农业农村委高级农艺师苏家奎告诉记者。


  转机发生在1978年的一天,马昭君的妻弟廖德垚在云南兜售完柑橘苗后,带回了几株竹叶椒苗子。


  马昭君从妻弟那要来了5株苗子,自己种了3株,拿了两株给姐夫。马昭君将云南竹叶椒和四川攀枝花的青花椒经过半年多的嫁接、选育,培育出了香味浓郁、麻度纯正、外形有9个菱角叶子的青花椒,即后来俗称的九叶青花椒。


  “一根树子结出了7-8公斤生花椒,我拿到江津城区去卖,价格是5角钱/两。”马昭君回忆说。


  这个价格可了不得!当时的大米每斤才管两角三分钱,猪肉的价格也只有每斤7角钱——一斤青花椒可以换7斤猪肉回来,马昭君家的稀奇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知道了。


  “当时有不少邻居来找我要花椒苗子,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多的,就把花椒果实给他们,然后把里面的种子取出来,也不育苗,直接就撒在地里。”马昭君说。


  青花椒的效益,在当时一枝独秀。“不论是品质还是亩产都很不错。”马昭君的这一探索很快得到政府的关注。他们号召村民种植,可没想到却遭到了抵制。村民们说,“祖祖辈辈都在地里刨食,现在改种花椒,要是收成、行情不好,谁来保证大家的口粮?”


  群众不敢尝鲜,政府只好带头——1983年,先锋区公所下辖的先锋乡,开始组织人员在前院后坝种植九叶青花椒。九叶青的种植,从村民的自发行为上升到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


  至1990年,在先锋镇,九叶青花椒进入小规模推广阶段。两年后,进入规模发展阶段。截至目前,马昭君所在的先锋镇,种植九叶青12.8万亩,享有“中国花椒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基地”“九叶青花椒原产地保护”称号。


  持续多年的品种培育研究,让江津青花椒不断改良


  先锋镇的这份成绩单里,有肖国林的贡献与功劳。


  1983年,先锋乡推广种植九叶青,负责这一事务的,恰好是刚参加工作、只有20岁的林业干部肖国林。


  从1983年至今,肖国林一直致力于青花椒品种培育,为九叶青花椒的品质、产量提升奉献了青春。


  “起初推广并不容易,从1983年至1998年,我们也仅仅是做到了从零星种植到小规模种植。”肖国林告诉记者。


  1998年,先锋镇开始建设标准化花椒基地,对九叶青品种的研究正式起步。


  当时的青花椒,树高5-6米,再加上栽得比较稀疏,一棵树就要占8-9平方米的土地,亩产量自然不高。而且,由于树冠比较大,打药、杀虫等都很不方便,采摘的时候更是困难:要搭一把梯子,爬上去用剪刀把花椒一颗颗地剪下来,又费时又费力,一天顶多采摘二三十斤。并且,由于花椒树上的刺很多,村民的双手经常被刮得鲜血直流。


  肖国林说,花椒树太高,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好采摘,徒增人工成本,同时也不好进行日常管护。另外,由于树冠较大,主枝较多,造成了互相挤占资源,光合作用不充分,也影响了产量。


  怎么办?矮化势在必行。


  肖国林牵头负责这一技术工作。“刚开始确实是绞尽了脑汁,不知道从何入手,后来还是从村民那里得到了灵感。”他说。


  原来,上世纪九十年代,江津区吴滩镇现龙村一农户修建新房,建房过程中需要抬预制板经过种有花椒的小路,花椒刺多影响通行,这家农户就把挡路的花椒枝条砍掉。几天后,活着的花椒树居然从砍断的地方长出了芽,第二年还结起了花椒,结的花椒反而果实更大,产量更高。


  “于是,我们决定,第一年矮化三分之一,第二年再矮化三分之一,最终将树高控制在两米以内。”肖国林介绍,树变矮了,占地面积也就小了,这样便可以加大种植密度。


  研究矮化的同时,肖国林还在市林业局科技处的技术支持下,开展了九叶青正交试验。“就是在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种植同一品种的九叶青花椒,看哪一块地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通过这个试验,肖国林找到了影响花椒丰产和品质的22个因素,包括海拔高度、土壤成分、光照时长、移栽时间、整形修枝等——这一整套技术规程,使九叶青花椒的丰产和品质提升有了基础。


  栽植花椒需要“三定”,即定主干、定主枝、定塑形。定主干,是根据坡底或平地,确定主干的高度;定主枝,定的是3-5根一级主枝,所谓母肥儿壮,主枝多了,小枝就太纤细,少了,保证不了产量;定塑形,就是定树冠的形状,即在九、十月间将几根主枝压成伞状,整个树冠呈扁平化分布,这样一来就能层次分明、通风透光、光合作用强。


  用传统的种植方法,“三定”需要3年时间,为了缩短九叶青从栽植到投产的时间,肖国林和相关人员研究后,将“三定”缩短到了1年,加速其上市时间。


  长期开展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肖国林探索总结出一整套成熟的绿色花椒标准化生产技术,他牵头发明的“一种花椒树矮化丰产方法”,通过推行带枝采摘的方式,不仅大幅降低了采摘环节的劳动强度,还使产量提高了35%左右。2013年,这一发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应对市场优化品种,“早熟九叶青”历经八年研发面世


  肖国林在品种选育道路上奔走的同时,一些“土专家”也通过不断地种植和技术积累,在品种优化上迈开了步子,邹荣富就是其中之一。


  “从我小时候,家里就种九叶青,大家对这个‘宝贝’很喜爱。久而久之,也摸出了一些门道。”邹荣富告诉记者,他通过观察发现,传统青花椒存在挂果期抽梢、果实较小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产量和销售。


  “怎么才能改良这些缺点呢?”邹荣富对这件事上了心,“我是学农的,本来有一定的基础,但要改良青花椒品种,还有太多东西要学习、摸索。”


  从2009年开始,邹荣富在种满花椒树的山林间不停奔走、寻找,同时还求教、寻访技术人员。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在田间,他看到一株九叶青花椒上的一个结果枝节间粗短、叶片浓绿、结的花椒也比其它花椒颗粒更大,如获至宝。


  此后8年,邹荣富对这株花椒树进行不断地嫁接、提纯、复壮,终获成功——2016年,经机构检测,邹荣富的新品种青花椒亩产最高可达1500公斤,香味有90多种,比传统九叶青多20余种;同时,抗病性强,而且投产后植株也只有一两米高;成熟时间比普通花椒早7至15天。


  当年底,这个品种获市林业局林木良种认证,并被命名为“早熟九叶青”,而邹荣富自己则称其为“天知椒”,“主要是想通过这个名字,记录我为此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早熟九叶青的核心优势还是其早熟。”江津区乡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宁介绍说,相对于市场上大多数花椒品种,九叶青6月便可采摘,已经有早熟的优势,而新品种则在此基础上把上市时间提前了1-2周,无疑为占领市场抢得了先机。


  品种的优势,让早熟九叶青的推广顺风顺水,在重庆、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等多个省市种植。


  九叶青花椒还将如何发展?肖国林做出了分析和预测:“目前,国家花椒适产区均将花椒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长效产业发展的重点,面积‘井喷式’增长,全国青花椒种植面积有望达到2000万亩。”


  这无疑是江津的机遇。采访当日,肖国林带着记者来到了位于龙华镇的花椒产业研发中心。这里,智能实验玻璃温室、植物生理生态实验室、土壤理化分析室、农业气象灾害鉴定室等一应俱全,已引入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林科院、市农科院等6个科研团队,开展调味品资源、富硒功能产品、花椒深加工产品、花椒药用价值等专项研发。


  九叶青花椒,或许将从这里,迈上新的台阶。


专家访谈》》》


  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谢永红:


  青花椒将进军生物医药、香料化工领域


  九叶青花椒是重庆山地特色林果的代表品种,其品种选育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水平,下一步将如何发力?3月14日,记者采访了市农科院研究员,果树研究所副所长谢永红。


  “青花椒的品种改良大致经历了品种提纯复壮、特异性状定向育种2个阶段。”谢永红告诉记者,在品种提纯复壮阶段,我市立足江津区先锋镇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历时20多年从竹叶花椒中栽培驯化、基因选型、提纯复壮,选育出了果实清香,麻味纯正的九叶青花椒良种,解决了花椒产量不高、麻味不足、香味无特色等问题;而在花椒特异性状定向育种阶段,以不同熟期、皮刺退化等优异性状变异资源,通过品种初选、品比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验,先后选育出了早熟九叶青和荣昌无刺花椒等良种,重点解决了青花椒熟期过度集中和皮刺影响采摘管理等问题。


  经过持续品种选育后的九叶青花椒,良种抗逆性强,早结丰产,皮厚色青,能够实现一年定植、两年投产、三年丰产,是花椒品种中产量最高、颗粒最大的良种,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已推广应用200多万亩。


  尽管如此,但青花椒品种类型单一的问题仍然突出。例如,在品种选育方面,目前还主要集中在调味品用途上,而在生物医药、香料化工、日用化工专用品种选育方面才刚刚起步。下一步,我市将利用高黄酮、高酰胺、特香型等花椒特异性状种质资源和特异性状功能基因,开展生物医药、香料化工专用花椒良种定向育种,为青花椒产业从调味品产业向生物医药、香料化工等领域拓展提供品种保障。


  “我市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和多元化林果生物资源为山地特色林果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不光在青花椒上有突破,在其他果树类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上也有所建树。”谢永红介绍,其中,利用秦巴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选育出了高抗逆性的渝猕一号猕猴桃良种,解决了猕猴桃溃疡病毁灭性病害难题;利用江安李变种资源,选育了巫山脆李、粉黛脆李、金翠李等早、中、晚熟配套的脆李系列良种,采摘期由50天延长至120天,为重庆114.2万亩的脆李产业带建设提供品种支撑;利用短低温桃资源,选育出了花期长达20天的满天红一号花果两用桃良种和8月中旬成熟的晚熟脆桃良种渝佛桃,支撑重庆纳凉度假区休闲果业的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以青花椒、南方早熟梨等山地特色林果为重点,全面收集保存野生资源和近源野生种,创建山地特色林果国家种质资源圃;通过青花椒等特色林果全基因组测序,建立特色林果表型与基因型精准评价鉴定标准,发掘特异性状优异资源和功能基因,开发航天多倍体育种和分子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开展特色林果专业化育种,为山地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提供良种保障。


 



来源:中新网     来源:重庆日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重庆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观察
新华社记者田金文 “过去,有好产品却苦于销售渠道不畅;现在,有了知识产权这张‘通行证’,产品走出了国门。”谈到重庆江津花椒受到国外客户青睐,重庆凯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淑君感慨不已。 江津花椒的种植历史悠久,过去因品牌影响力弱,产业价值不高。如今,花椒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重庆江津区花椒产品出口额超1000万元,在海外一些市场供不应求。2024年,江津花椒全产业链综合产值预计达55亿元,江津花椒品牌价值达64.04亿元。 2005年,江津花椒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津区通过登记注册“江

0评论2024-12-22265

重庆花椒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观察
新华社记者田金文“过去,有好产品却苦于销售渠道不畅;现在,有了知识产权这张‘通行证’,产品走出了国门。”谈到重庆江津花椒受到国外客户青睐,重庆凯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淑君感慨不已。江津花椒的种植历史悠久,过去因品牌影响力弱,产业价值不高。如今,花椒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重庆江津区花椒产品出口额超1000万元,在海外一些市场供不应求。2024年,江津花椒全产业链综合产值预计达55亿元,江津花椒品牌价值达64.04亿元。2005年,江津花椒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津区通过登记注册“江津花椒

0评论2024-12-183333

江津花椒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
近期,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宣布,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揭晓了《2024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单,共539个品牌脱颖而出,其中重庆独占14个,引人瞩目的江津花椒赫然在列。江津被誉为花椒之都,拥有显著的生产优势。江津青花椒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5%-20%,其保鲜产品更是占据了全国90%以上的市场。2024年,江津花椒全产业链综合产值高达55亿元,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江津花椒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典范,在国际舞台上也大放异彩。作为全国唯一出口保鲜花椒的地区,江津花椒已连续多年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

0评论2024-12-054533

重庆:“丰源花椒杯”第二届我是江津卖货官直播带货大赛开始啦
!为深入贯彻各级关于扩大内需、全面促进消费的决策部署,培育电商新质生产力,助力培育行业新业态、新模式,释放数字消费潜能,重庆市江津区政府协同区内企业联动举办“丰源花椒杯”第二届我是江津卖货官直播带货大赛活动,通过比赛,推动江津区电商行业发展,挖掘和培育电商精英人才,助力江津区网货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让更多的人了解江津、喜欢江津、爱上江津。据了解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商务委、江津区政府指导,江津区商务委主办,江津区电商协会承办。活动作为江津区电商节活动系列活动之一,将在2024年11月至12月期

0评论2024-11-202586

重庆江津:科技赋能 成全小花椒的大眼界
如果每个城市都有一种标签式的滋味,那提到重庆,一定就是从一盆盆火锅中飘出的沸腾的“麻”与“辣”。而走进重庆,你会发现这种味道不仅体现在重庆人的餐桌上、性格里,更根植于这座山城的土壤中。重庆市江津区作为全国县域面积最大的青花椒主产区,花椒种植面积达53万亩,鲜花椒产量32.5万吨,总产值达42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5亿元,在花椒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2005年“江津花椒”被评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2011年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江津花椒”国家地

0评论2024-11-123443

当青花椒遇上精酿!江津这款啤酒入选重庆“爆品”培育计划
当火锅、青花椒遇上精酿啤酒,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10月25日,在2024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大会暨第九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上,来自江津区德感工业园的重庆本土啤酒新锐品牌“渝津精酿”又上新了——重庆火锅精酿、江津青花椒精酿两款“爆品”正式发布。借助重庆“爆品”培育计划,渝津精酿啤酒升级“出圈”。渝津精酿品牌创始人及推荐官罗兰叶介绍,渝津精酿作为一款地道的重庆本土精酿啤酒品牌,自产品上市以来颇受消费者喜爱。以重庆火锅精酿为例,研发团队深入重庆大街小巷,走访各类老火锅店,研究其味

0评论2024-10-282586

江津“花椒沙龙”在“2024重庆食博会”举行
2024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暨第九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重庆食博会”)正如火如荼进行。10月26日上午,江津花椒及调味品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沙龙在食博会现场举行,吸引众多业内外人士关注。江津作为花椒之乡,花椒种植面积达53万亩,是全国县域面积最大的青花椒种植区域。花椒及调味品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累积,成为江津重点产业之一。此次借博览会之机,江津邀请产业发展研究专家、川渝调味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进行对话,是一场面向市场、对重庆调味品产业的最新动向进行深度剖析和权

0评论2024-10-281256

中国·江津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6月4日,2024年中国·江津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重庆江津国际花椒产业城举办。来自四川、陕西、山东、云南、重庆等省份的农业林业部门代表、行业专家、采购商齐聚江津,围绕花椒产业发展、出口建设、战略合作等内容进行交流,助推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以“江津青花椒·香麻好味道”为主题,3位专家分别围绕全国

0评论2024-06-091256

小花椒”种出“大产业” 重庆江津青花椒出口规模化
新华网重庆6月5日电(欧阳虹云)漫山遍野的青花椒挂满枝头,重庆市江津区53万亩青花椒进入采摘期。江津国际花椒产业城里,一辆辆满载着花椒的车进进出出,200多名外地客商与本地椒农纷至沓来。这是6月4日中国·江津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的热闹景象,背后也折射出江津打造全国领先的花椒育苗基地、

0评论2024-06-06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