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花椒资讯首页 花椒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花椒网huajiao.cn花椒门户网站
花椒有机高产种植指导0913-5770082

舞者与花椒木手杖

2021-10-12 08:14IP属地 陕西渭南韩城0

作者:肖复兴

一进天坛北门,东侧高台上,几排白杨树下,有一片开阔的空地。这是老北京人健身的专属之地。每天下午两点以后,有个人会提着录音机来到这里,放响悠扬的舞曲,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随着舞曲翩翩起舞,都是三步或四步的交际舞。一般到三点左右,人最多,是高潮时分。这有些像乡间舞会,在晒麦场或打谷场上,踢踏着欢快的舞步,漾起脚下的灰尘,音乐声袅袅地飞进云间和炊烟里。

很多人以前互相不认识,每天随着音乐舞步飞旋,渐渐熟悉起来。为了交流,人们创造了许多机会和场合,“交际舞”中的“交际”二字,道出其中奥妙。

这里的交际舞,和豪华舞厅里的不同。舞者如同山间流淌的溪水中的鱼——不是舞厅里那些衣着华美的俊男靓女,那是精致鱼缸里的龙睛金鱼。这里的舞者水平参差不齐,不过谁也不会瞧不起谁,各跳各的,各美其美。跳得差的,穿着一般都不讲究,他们把跳舞当作锻炼。跳得好的,可不这么想,他们的一招一式都像模像样,把它当作艺术对待。他们都会特意穿着漂亮的衣服,男的或西装革履或专业舞蹈服,女的则是一袭紧腰阔摆长裙,裙是黑裙或彩裙,脚必踩着漂亮的高跟鞋。真的是人配衣裳马配鞍,有这样漂亮的服装一衬,舞姿显得格外优美,特别是长裙旋转如花盛开,生气勃发,分外动人。再看他们手搭肩、斜歪头的笔挺姿势,更让人感到有几分专业舞者的范儿,即使不是在宫廷舞会上,起码也是在皇家园林里,颇有些“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味。

来这里跳舞的,大多是老年人。满脸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是任何漂亮的服装都遮掩不住的,映衬之下反而更加醒目。但是,在这里跳舞带给人以快乐,由此蔓延出的交流更是驱散了老年人的孤独寂寞,这是年轻人的舞会、豪华舞厅中的舞会所不能及的。

那天下午天色阴沉,但依然挡不住这些人如约而至,舞曲依旧悠悠荡漾在白杨树下,人们款款动情而有些忘我。我看到其中有一对舞者,年龄六十多,在这里不算是岁数大的。引我注意的是,男的步子有些呆滞,几乎是一小步一小步蹭着地皮,小心翼翼地在挪。女的是随梆唱影就合着他的步子,一点点蹭着向前。说是向前,因为步子实在太小,其实是原地转磨一样打着转转。

我看清了,男的洁白的衬衫塞进裤腰里,外套一件砖红色西式马甲,颇为鲜艳;女的黑色高领束腰毛衣,黑色阔腿曳地长裤,黑精灵一般一身黑。两人的头发都是新染的,黑亮如漆,一丝不苟。别看动作迟缓,衣着却笔挺讲究。我还看到,他们手的姿势很是特别,女的右手在胸前紧紧握住男的一只手,左手则拐向自己的身后,紧紧地握着男的伸到她后背的另一只手。这样的姿势,在所有的舞姿中绝无仅有,对于女的来说难度很大。男的像是中风后有些偏瘫,她是担心他跌倒。显然,她希望舞蹈有助于他恢复身体,更可能是帮助他回忆曾经美好的年月。他们紧紧地贴在一起,女的手更是紧紧地抓住男的手,仿佛只要一松手,男的就会像一片叶子被风吹走。

刚准备过去询问他们几句,一位老人拄着手杖,颤巍巍地向我走过来,我赶紧折过身子迎向老人。其实是我的错觉,老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他只是独自一人随着舞曲在慢慢地踱步。他没有任何的舞姿,只是让手杖帮助他敲打着节奏,自己跟着手杖,踩着舞步的步点儿。手杖,成了他的舞伴。

我走到老人的身边,发现他的手杖非常特别,不是商店里卖的标准化的手杖,而是用一根粗粗的树枝或树干做成。手杖上布满一个个突出的疤节,如同密密麻麻的老年斑和突兀的骨节,是风霜留下的纪念。老人告诉我,这是花椒木。我知道花椒木质地坚硬,而且有药用价值,特别适合老人用。但因为是第一次见到,仍感到新奇,一种天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手杖上涂抹了一层绿漆,只不过年头久,漆色脱落很多,露出更多花椒木的原色。老人告诉我,花椒木是自家院子里种的,截下一节粗细适合做手杖的,然后抹上油,涂上漆,为的是不让它开裂。他又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他自己干的,自己给自己找伴儿!

老人八十四了,我赞他耳不聋,眼不花,还能跳舞,身子骨儿这么硬朗。他大笑:“跳什么舞呀,就是每天到这里来瞎扭扭!”

这位拄手杖的老人,还有那位偏瘫的老人,让我难忘。回家的路上,我的眼前总晃动着那根花椒木手杖和那对男女原地打转的舞步。忽然想起匈牙利的音乐家巴托克。巴托克晚年患有白血病,到美国的佛蒙特养病,他的妻子给他买了一根酸苹果木手杖,可以帮助他支撑病歪歪的身子,他的身子已经瘦骨嶙峋,如枯枝上的残叶,在风中瑟瑟发抖,不知哪一阵风吹过就会从枝头飘落。

有一天,巴托克拄着这根酸苹果木手杖到住所前的林中散步,看到一排白桦树倒卧在地,已经枯死多年。他忽然发现,一棵枯树桩的侧面,布满了一个个半圆形的小孔,每个小孔之间的间距像是用尺子量出来似的,每个小孔里面都有一株淡绿色的嫩芽探出头来,摇曳着,在一片昏暗与枯萎中,是那样的清新明快。这个发现让巴托克异常兴奋,让他暂时忘却了病痛。他扔下手杖,蹲下身来,用双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株株嫩芽,喊妻子来看。他用手指敲打着那些小孔,嘴里发出“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的节奏来,那声音像木管吹出的单音,重复着,节奏格外精准。他兴奋地告诉妻子,是啄木鸟呀,那些小孔是啄木鸟啄出来的,才会这样的整齐,树倒下了,死了,但那些小孔还在,嫩芽就长出来了,死树就又有了生机,生命有了新的轮回。

人至老年,尤其是疾病缠裹下的老年,更是对生命心存渴望。

巴托克在晚年谱写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那天籁一般的“虔诚的柔板”中,就运用了“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的节奏。

那是啄木鸟啄木的节奏,是木管吹出的节奏,也是酸苹果木手杖和花椒木手杖敲打在地上的节奏、年迈的舞者脚下的节奏,那是生命的节奏。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3日 15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凤县凤州镇人民政府2025年花椒油萃取项目招标公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JGD-20250902项目名称:2025年花椒油萃取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4,0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2025年花椒油萃取项目):合同包预算金额:14,000,000.00元合同包最高限价:13,96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1-1其他食品加工设备2025年花椒油萃取项目1(套)详见采购文件14,0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无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

0评论2025-09-062356

从1987到2025,汉源贡椒的出圈记
“全县大搞开发性商品农业,大力发展花椒。花椒生产基地迅速扩大,县政府积极建立起花椒生产,注重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逐步构建起花椒生产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正是这一年,汉源花椒从田间地头的传统农副业,开始迈入产业现代化。事实上,汉源的花椒加工早在1979年就已起步——县内第一座花椒油厂的成立,标志着加工时代的萌芽。随着汉源花椒生产基地的扩大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一批以花椒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快速成长,形成“基地生产—加工增值—市场销售”相互促进的产业化格局。这便是花椒深加工的“破局”。如今,走进甘溪坝工

0评论2025-08-302356

临夏花椒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每日甘肃网8月29日讯据民族日报报道(临夏融媒记者 陈礼娟)时下,临夏花椒销售市场迎来“黄金期”,从田间采摘到收购发运,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创下近年来花椒销售最高价。截至目前,全州花椒累计销售量已达300万斤,实现收入1.2亿元。临夏花椒种植历史悠久,所产花椒颗粒饱满、色泽红艳、麻味醇厚,深受市场青睐。为进一步提升临夏花椒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州委、州政府连续两年举办花椒产销对接大会,吸引全国花椒产业专家学者、主产区行业领导及采购加工企业参加,成功搭建起品牌宣传推广和产销对接的优质平台,让临夏花椒走向

0评论2025-08-302356

韩城花椒深加工 开辟产业新天地
近日,韩城市花椒深加工领域实现新突破,首款花椒蛋白面皮成功面世,为产品矩阵注入新活力。花椒蛋白面皮的成功问世,是韩城花椒产业深入推进精深加工的生动体现。近年来,韩城市秉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推动花椒产业从传统调味料生产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为康生物、金太阳、宏达等龙头企业发挥了带动作用,共同构建起韩城花椒深加工的强大产能与创新矩阵。在产品创新上,韩城花椒不断拓展应用边界,除花椒蛋白面皮外,“花椒普洱”“花椒白茶” 等 “韩城花椒茶” 系列产品凭温润辛香与独特回甘赢得多地高端茶客喜爱,成为畅

0评论2025-08-280

贵州175万亩花椒林撬动44亿元产值
8月25日,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红星村花椒基地里,连片的花椒树顺着山坡铺展,翠绿枝叶间缀满了青绿饱满的花椒果,空气中弥漫着独特而浓郁的椒麻香气。为避免花椒果实发黑影响品质,当地椒农摸索出了精准的采收节奏:每天清晨8点,天刚亮透就钻进椒林,双手握住树干轻轻摇晃,将叶片和果实上的露水抖得干干净净。等日头升高、林间潮气散尽,他们又背着竹篓回到地里,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花椒串剪下。红星村花椒基地。“我家有10多亩花椒林,今年长势特别好!一天能采近百斤鲜椒,按现在的收购价,每天入账五六百元。”红星村村民韦汉平

0评论2025-08-282356

金阳青花椒新鲜上市 吸引全国客商前来采购
8月下旬,在“中国青花椒第一县”四川凉山州金阳县,青花椒迎来销售旺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收购,现场交易火热。天刚蒙蒙亮,金阳县芦稿镇的青花椒集市已是人声鼎沸。来自全县各乡镇的椒农们,带着自家精心晾晒、品质上乘的干花椒,早早聚集到花椒交易地。一袋袋青花椒颗粒饱满、色泽翠绿,浓郁的麻香在空气中蔓延。收购商们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时而抓起一把青花椒,仔细查看其成色、品相以及含籽量,随后便与椒农就价格展开商讨。金阳县有“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更被誉为“中国青花椒第一县”,其种植花椒的历史源远流长

0评论2025-08-282356

市场行情低迷 金阳青花椒如何应对?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农报眼 在“中国青花椒第一县”——凉山州金阳县,自7月中旬以来,青花椒特有的香味弥漫在一个个椒园里,青花椒已陆续开称。记者现场了解到,目前,质量较好的青花椒商家给出了高于市场价2-4元/斤的价格,整体行情有望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仍处近年低谷。金阳县面对近年来青花椒行情低迷的情况,通过打造出口基地、基础设施配套、提质增效等措施,保护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收入。行情与去年持平 但仍处近年低谷 7月31日一大早,金阳县天地坝镇桃坪中心村溜堵坝组农户殷光元正在组织三五个农户为他

0评论2025-08-103452

延伸秦安花椒产业链 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眼下,秦安县花椒进入丰收采摘期,椒农们挎着竹筐穿梭于树间,采摘着一串串成熟的花椒。“今年花椒成色比往年好一些,价格也要比去年的贵。”千户镇何吕村村民闫永祥一边劳作,一边算账,眼角的笑意里,是产业发展带来的踏实与期盼。千户镇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让这里出产的花椒以“粒大肉厚、麻香浓郁”闻名,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近年来,千户镇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邀请农技专家田间授课,从修剪、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指导,花椒品质和产量稳步提升,让传

0评论2025-08-103455

昭通市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授牌暨证书颁发仪式举行
为进一步促进昭通花椒产业提质增效,7月31日,昭通市在昭阳区举办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暨农特产品招商推介会,通过观看昭通花椒产业宣传片、举行昭通农特产品推介会、花椒产业领域专家建言献策、花椒行业农业企业座谈交流等方式,共话昭通花椒产业发展前景,共享昭通农业产业发展新机遇。陈柏宇 摄昭通是中国花椒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花椒主产区。近年来,昭通通过一体推进品种选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标准制定,小小花椒树已成为当地促农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截至2024年底,全市花椒种植规模从10年前的53万亩发展

0评论2025-08-023699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花椒进入采摘旺季
盛夏时节,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花椒进入采摘旺季,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采摘、晾晒、交售花椒,销往四川、重庆、山东等地。近年来,甘谷县依托有利自然环境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建成集交易、仓储物流、加工包装、电子商务为一体的花椒产业集散交易服务中心。目前全县花椒种植面积22万亩,花椒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新华社发(王克贤摄)新华社照片,天水(甘肃),2025年7月30日7月30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六峰镇村民在采摘花椒。盛夏时节,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花椒进入采摘旺季,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采摘、晾晒、交售花椒,销

0评论2025-08-02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