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县沟口乡,经常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行在方寸花椒地间,与椒农时而攀谈花椒的病虫害防治,时而讨论花椒的扩种与销售。他就是何有信,茂县沟口乡土生土长的沟口乡花椒协会会长、茂县六月红花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作为农民的儿子,从群众中来,就要为了群众
凭着聪明的头脑和睿智的眼光,何有信很早以前就瞅准了茂县花椒历史悠久、品质好、纯天然、无污染的特点,带领本村几个志同道合的村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茂县花椒推向市场。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市场经验,也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看着乡亲们的经济和生活状况没有大变化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呈现:带领大家种花椒,走产销结合之路,创发展致富之业。
“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我晓得农村的艰难辛苦,他们也想走上致富的道路,就是缺乏致富的途径,我带少数几个人致富不是目的,要是大家都通过种植花椒走上致富道路,那才是值得高兴的事哟。”何有信说。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2005年3月,由何有信牵头组织部分花椒种植大户成立了茂县沟口乡花椒协会,以向村民提供农用物资、培训农技知识和帮助村民寻找花椒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宗旨,为他立志带领全乡椒农走上发家致富的理想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通过几年努力,他带领协会建立起花椒绿色基地8000余亩,覆盖全县5个乡,7个花椒主产村,并成功注册“西羌六月红”大红袍商标,开发特色包装,发展会员318户。以高于市价收购社员花椒,采用统一品牌、包装,集中采购,统一销售的模式,椒农在家中就能卖个好价钱。318户社员仅花椒一项平均增收900元,同时拉升的花椒价格,带动了周边5000余户非基地椒农从中受益。
他自筹资金邀请农业、林业方面的专家为沟口乡水若等多个村组开展每年三期的花椒种植科普知识宣传及技能培训,带领协会技术人员奔赴各村寨培训和指导,印制花椒种植乡土手册8000余份免费发放给椒农。2010年,在全国花椒受灾减产的情况下,茂县的花椒因质量、色泽和饱满度上优势明显,减产幅度远小于其他产区。“花椒没得去年摘得多,但收入还要比去年多些哟!”椒农们脸上的喜悦之情不喻言表。为进一步提高椒农种植积极性,他主张并实施了年底利润返还制度,2008年至今已返利椒农50万元,受益户达813户。
为保护周边茂密林地,减少群众上山砍柴量,给花椒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何有信还向世界自然基金会争取项目支持,为620户困难家庭免费修建节柴灶,为380余户村民免费更换优良土豆种。
在他的带领下,茂县花椒在省内外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这期间,何有信也为花椒种销积极奔走花光了10万元积蓄,但他无怨无悔。
作为共产党员,危难时刻,就要带头往前冲
何有信于2008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深知,入了党,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重。
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何有信在灾后及时组织协会成员将自己的家变成“沟口乡花椒协会免费接待站”。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自愿拿出米面、蔬菜等食物救助过往路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共计救助过往游客、受灾群众和解放军及武警官兵2万余人次。
地震过去了5天,电源不通,何有信冒险徒步辗转到县城高价购买了一台柴油发电机带回家,在柴油相当紧缺的现实下,坚持每天晚上7点至9点定时发电组织村民及滞留旅客在自家大门上用卫星接收器收看中央及四川新闻,在灾难当头及时听到党委、政府的声音。送柴禾到部队,带领大家积极抗震救灾……他常说的还是那句话,“党员就是要在最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
灾后,世界自然基金会送进茂县近10万元的帐篷等物资,用以定向救助大熊猫保护区周边社区村民。因为对环境熟悉,何有信开车载着工作人员冒险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12个村子去代为分发。一路上,他看到乡亲们祖辈居住的房屋大片垮塌,心情异常沉重。同时,他也在焦虑着另一件事,如何将采摘后的花椒及时烘干销售,以便农户及时购买材料重建家园。他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申请花椒抢收项目资金70余万元,利用这批资金购买的花椒烘干机66台,晒花椒专用防水雨布1200床,协会义务向全县17个乡镇2400余户椒农免费发放,椒农们的花椒如期抢收。
随后,他冒着余震的危险,自己开车从松潘至平武绕道700多公里到达成都,请求世界自然基金会牵线搭桥向家乐福(中国)区上海总部收购花椒。按照家乐福(中国)区上海总部必须要协会转型到合作社才能合作的条件,何有信赶回茂县后三天三夜办好一切手续,于2008年8月5日成立茂县六月红花椒专业合作社,并在第一次社员大会上全票通过担任理事长。合作社成立后得到当地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方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向椒农现金收购花椒50余吨,加工后从汶川映秀(震中)运到成都,发往家乐福销售。事后何有信回忆说,那次四大车的花椒从震中通过,余震与飞石不断,感觉就是和死神搏命,此次经历令他毕生难忘。当年,合作社共向社员保价收购花椒100余吨,椒农利益得到了切实的保护,合作社及何有信本人的重情义、守信用也在全县家喻户晓,广受称赞。
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就要以实际成效创先争优
“既然要做事,就要好好地做,要做出成绩,才对得起关心帮助我们的人们。”何有信说。从2005年至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何有信带领协会通过世博会、上海农博会、西博会和各种形式的展销会等平台,将茂县花椒知名度在宣传推介中不断提升,使茂县花椒成功走出大山、步出“深闺”,大大提升了茂县花椒在国内的品牌效益和知名度。
2009年3月茂县花椒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取得“茂县花椒”的地理标志保护。2011年在茂县沟口乡刁林寨试点建立农产品可追溯性的订单农业体系,这在全国合作社系统属领先水平。茂县花椒也获得中国食品协会颁发的川菜调味品金奖获准使用健康食品标志;茂县沟口乡花椒协会获得四川省百强协会称号;茂县六月红花椒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和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两个带动"先进单位;被茂县政府授予经济目标管理一等奖;被县工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誉企业。同时何有信本人也被评为2010年阿坝州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同时,协会和何有信个人也获得了多个荣誉。这一系列的成绩,并没有停止何有信的发展脚步,为进一步挖掘花椒价值,他思考着,应把花椒产业链朝精深加工方向扩展,提高花椒附加值,增加椒农收入。于是,经过充分筹备,合作社在茂县县城建起了花椒油加工厂并取得QS证书,填补了阿坝州花椒深加工空白,因城市规划需要,工厂于2011年初迁建年底建成投产,预计年所需原料500吨,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创利税1200万元。此举将有效挖掘花椒附加值,提高原料花椒购销价格,这又将是助农增收的一个好项目。
面对这一系列的成绩,不少人也多次不解地问何有信:“做了那么多的事,就连地震后也没有被上报参加抗震救灾先进的评选,有点冤哟!”何有信只是淡淡地说:“做事的人多的是,又不是我一个,况且我又不是为评个啥先进才去做这些。”
这就是何有信,一名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朴实无华,勤劳善思,执著敢为,带领广大群众在方寸花椒地里走增收致富之路的普通共产党员、农村实用人才。
凤县凤州镇人民政府2025年花椒油萃取项目招标公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JGD-20250902项目名称:2025年花椒油萃取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4,0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2025年花椒油萃取项目):合同包预算金额:14,000,000.00元合同包最高限价:13,96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1-1其他食品加工设备2025年花椒油萃取项目1(套)详见采购文件14,0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无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
0评论2025-09-062356
从1987到2025,汉源贡椒的出圈记
“全县大搞开发性商品农业,大力发展花椒。花椒生产基地迅速扩大,县政府积极建立起花椒生产,注重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逐步构建起花椒生产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正是这一年,汉源花椒从田间地头的传统农副业,开始迈入产业现代化。事实上,汉源的花椒加工早在1979年就已起步——县内第一座花椒油厂的成立,标志着加工时代的萌芽。随着汉源花椒生产基地的扩大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一批以花椒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快速成长,形成“基地生产—加工增值—市场销售”相互促进的产业化格局。这便是花椒深加工的“破局”。如今,走进甘溪坝工
0评论2025-08-302356
临夏花椒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每日甘肃网8月29日讯据民族日报报道(临夏融媒记者 陈礼娟)时下,临夏花椒销售市场迎来“黄金期”,从田间采摘到收购发运,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创下近年来花椒销售最高价。截至目前,全州花椒累计销售量已达300万斤,实现收入1.2亿元。临夏花椒种植历史悠久,所产花椒颗粒饱满、色泽红艳、麻味醇厚,深受市场青睐。为进一步提升临夏花椒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州委、州政府连续两年举办花椒产销对接大会,吸引全国花椒产业专家学者、主产区行业领导及采购加工企业参加,成功搭建起品牌宣传推广和产销对接的优质平台,让临夏花椒走向
0评论2025-08-302356
韩城花椒深加工 开辟产业新天地
近日,韩城市花椒深加工领域实现新突破,首款花椒蛋白面皮成功面世,为产品矩阵注入新活力。花椒蛋白面皮的成功问世,是韩城花椒产业深入推进精深加工的生动体现。近年来,韩城市秉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推动花椒产业从传统调味料生产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为康生物、金太阳、宏达等龙头企业发挥了带动作用,共同构建起韩城花椒深加工的强大产能与创新矩阵。在产品创新上,韩城花椒不断拓展应用边界,除花椒蛋白面皮外,“花椒普洱”“花椒白茶” 等 “韩城花椒茶” 系列产品凭温润辛香与独特回甘赢得多地高端茶客喜爱,成为畅
0评论2025-08-280
贵州175万亩花椒林撬动44亿元产值
8月25日,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红星村花椒基地里,连片的花椒树顺着山坡铺展,翠绿枝叶间缀满了青绿饱满的花椒果,空气中弥漫着独特而浓郁的椒麻香气。为避免花椒果实发黑影响品质,当地椒农摸索出了精准的采收节奏:每天清晨8点,天刚亮透就钻进椒林,双手握住树干轻轻摇晃,将叶片和果实上的露水抖得干干净净。等日头升高、林间潮气散尽,他们又背着竹篓回到地里,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花椒串剪下。红星村花椒基地。“我家有10多亩花椒林,今年长势特别好!一天能采近百斤鲜椒,按现在的收购价,每天入账五六百元。”红星村村民韦汉平
0评论2025-08-282356
金阳青花椒新鲜上市 吸引全国客商前来采购
8月下旬,在“中国青花椒第一县”四川凉山州金阳县,青花椒迎来销售旺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收购,现场交易火热。天刚蒙蒙亮,金阳县芦稿镇的青花椒集市已是人声鼎沸。来自全县各乡镇的椒农们,带着自家精心晾晒、品质上乘的干花椒,早早聚集到花椒交易地。一袋袋青花椒颗粒饱满、色泽翠绿,浓郁的麻香在空气中蔓延。收购商们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时而抓起一把青花椒,仔细查看其成色、品相以及含籽量,随后便与椒农就价格展开商讨。金阳县有“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更被誉为“中国青花椒第一县”,其种植花椒的历史源远流长
0评论2025-08-282356
市场行情低迷 金阳青花椒如何应对?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农报眼 在“中国青花椒第一县”——凉山州金阳县,自7月中旬以来,青花椒特有的香味弥漫在一个个椒园里,青花椒已陆续开称。记者现场了解到,目前,质量较好的青花椒商家给出了高于市场价2-4元/斤的价格,整体行情有望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仍处近年低谷。金阳县面对近年来青花椒行情低迷的情况,通过打造出口基地、基础设施配套、提质增效等措施,保护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收入。行情与去年持平 但仍处近年低谷 7月31日一大早,金阳县天地坝镇桃坪中心村溜堵坝组农户殷光元正在组织三五个农户为他
0评论2025-08-103452
延伸秦安花椒产业链 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眼下,秦安县花椒进入丰收采摘期,椒农们挎着竹筐穿梭于树间,采摘着一串串成熟的花椒。“今年花椒成色比往年好一些,价格也要比去年的贵。”千户镇何吕村村民闫永祥一边劳作,一边算账,眼角的笑意里,是产业发展带来的踏实与期盼。千户镇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让这里出产的花椒以“粒大肉厚、麻香浓郁”闻名,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近年来,千户镇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邀请农技专家田间授课,从修剪、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指导,花椒品质和产量稳步提升,让传
0评论2025-08-103455
昭通市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授牌暨证书颁发仪式举行
为进一步促进昭通花椒产业提质增效,7月31日,昭通市在昭阳区举办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暨农特产品招商推介会,通过观看昭通花椒产业宣传片、举行昭通农特产品推介会、花椒产业领域专家建言献策、花椒行业农业企业座谈交流等方式,共话昭通花椒产业发展前景,共享昭通农业产业发展新机遇。陈柏宇 摄昭通是中国花椒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花椒主产区。近年来,昭通通过一体推进品种选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标准制定,小小花椒树已成为当地促农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截至2024年底,全市花椒种植规模从10年前的53万亩发展
0评论2025-08-023699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花椒进入采摘旺季
盛夏时节,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花椒进入采摘旺季,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采摘、晾晒、交售花椒,销往四川、重庆、山东等地。近年来,甘谷县依托有利自然环境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建成集交易、仓储物流、加工包装、电子商务为一体的花椒产业集散交易服务中心。目前全县花椒种植面积22万亩,花椒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新华社发(王克贤摄)新华社照片,天水(甘肃),2025年7月30日7月30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六峰镇村民在采摘花椒。盛夏时节,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花椒进入采摘旺季,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采摘、晾晒、交售花椒,销
0评论2025-08-023455